筆者在《打破操作者與維修者之間的隔離墻》一文中提到通過推行TPM體系,開展自主保全活動可以培養(yǎng)操作者對設備的關心和愛護之心,會讓操作者轉變觀念,真正變成生產的主導者,養(yǎng)成“我的設備我來維護”的意識,這樣出現故障時就不會不聞不問,而是和維修者一起解決問題,提高維修效率。
那么當出現故障時,作為操作者,員工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筆者總結了面對故障的發(fā)生,操作者需要執(zhí)行以下三個步驟,做好五件事情。
自己嘗試解決
自己嘗試解決是處理異常及故障最快速的方法,前提是操作者要了解設備,熟悉構造,會正確地處理。這在TPM自主保全活動中操作者會從感受了解設備開始到拆解設備了解構造、分析設備異常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和掌握。在這一步驟,操作者需要做好兩件事情。
1、確認設備運行條件,并自己恢復
當設備出現突發(fā)性功能停止故障時,對設備構造及運行原理有一定了解的操作者不是立即打電話給維修者報修,而是對設備運行的條件先進行確認如水、電、氣是否正常,如果異常,可以自己恢復生產并做好記錄。
例如:
在某企業(yè),設備運行過程中突然停止了,操作者沒有確認就立刻報修,機修工接到電話隨即到了現場,雖然很快排除了故障,但因為停線時間長還是造成了批量不合格品的發(fā)生。原來該產品是用空氣進行噴涂,空氣管子被臺車壓住了,所以就出現了停止。
后來在開展TPM自主保全活動后,操作者掌握了設備異常的處理方法。再次發(fā)生類似的故障,操作者首先會對設備運行條件進行檢查確認,很多時候操作者自己就可以解決。并且,現場主管聽取了員工的建議,改善了很多如空氣氣管走線不規(guī)范等現場問題,大大減少了因為設備運行條件異常而發(fā)生故障的可能性。
2、報告班組長,嘗試解決
當生產設備出現間斷性停止或者運行有異常時,自己試著看可否排除,如果排除不了,不是第一時間找維修人員,而是先報生產班長,讓班長一起進行問題的查找和排除。因為能做班長的往往都是熟練工、崗位操作專家,會處理異常,而且很多問題只要我們對了解設備構造和設定調整、異常處理方法熟悉了,是可以自己解決的。
【優(yōu)制咨詢原創(chuàng)好文】精益TPM系列:面對設備故障,操作者要做好的五件事
內部無法解決的故障,規(guī)范報修
當設備出現異常和故障,操作者本人和班長都無法解決時,這時候就要報告給維修班了。報告時也要規(guī)范報告,要具體報告哪臺設備、某個部位、什么時候出現了什么樣的異常,這些都要進行準確規(guī)范的描述,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溝通障礙。
例如:
在某個醫(yī)藥企業(yè),一操作者打電話給設備主管,說某個加熱管道紅了,設備主管聽了,非常緊張,拿了工具就跑到現場,到現場一看是生產紅色的藥劑泄漏把管道染紅了。設備主管面對這樣的操作者雖然生氣但也沒辦法,所以確認故障發(fā)生的情況并規(guī)范報修非常重要。
做好維修工作的配合工作
規(guī)范報修只是通知了維修者,這時維修者知道的僅僅是故障的表現,故障實際發(fā)生的原因可能會更復雜。另外,有的維修工作開始前要做很多的準備,這些都會影響故障修復的速度。這時,就需要操作者和維修者之間緊密的協(xié)作,很多企業(yè)也是在推行TPM活動后,才形成這樣的氛圍。做好維修配合工作,操作者需要做兩件事情。
1、做好維修前的準備工作
當設備故障發(fā)生后,操作者報修。報修后是不是就等著維修者來修理,作業(yè)者什么事情也不做呢?其實不然,當作業(yè)者和維修者之間隔離墻被打破后,變成協(xié)作關系時,操作者會在等待維修者到現場的同時做相關的準備工作。如清理工作臺、準備維修的輔助裝置、移開占用維修空間的生產材料和臺車等等。這樣,維修者來了就可以立即進行修理,會大大縮短維修時間。
2、向維修者通報必要的信息
在做好維修前的準備工作后,維修者到場,操作者要把自己故障排查的過程和相關情報信息向維修者說明,這樣可以幫助維修者進行故障的排查,省掉不必要的排查過程。即使忙于其它設備的操作,也可以以語音或者便條的形式把一些重要的排查信息留給維修者。
面對故障的發(fā)生,操作者要遵循以上的三大步驟,做好五件事情。這些都需要通過TPM活動中自主保全的推行才能提升操作者的技能、培養(yǎng)解決設備運行中小故障的能力,漸漸成為準維修人員,提高維修的效率,減少故障的維修時間。
優(yōu)制咨詢的TPM咨詢,是充分考慮國內企業(yè)現階段發(fā)展現狀和企業(yè)自身特點而制定出的,最適合國內企業(yè)的TPM體系構建路徑。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yōu)制咨詢王志遠先生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